勞動部職安署與歐盟職業安全衛生局(EU-OSHA)於本年7月14日召開「第4屆臺歐盟職業安全衛生合作會議」,由勞動部洪申翰部長揭開序幕,並由EU-OSHA局長William COCKBURN、歐盟執委會就業總署職業安全衛生處處長Charlotte GREVFORS ERNOULT、勞動部鄒子廉主任秘書、職安署林毓堂署長帶領同仁與會,亦邀請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王厚誠所長及業界代表出席。
洪申翰部長致詞時表示,勞動部正在推動職業安全衛生法的修法,有兩大主軸,其一為社會高度關注的職場霸凌,希望透過明確定義和程序規範,讓勞工在職場上能有更安全、更有尊嚴的工作環境;另一是降低職災風險,積極借鏡主要國家做法,包括運用科技協助廠場危害預防與安全監控。
本次會議共同聚焦「數位化與職場安全衛生」、「工作中的心理社會風險與心理健康」及「工作相關心血管疾病」三大議題,我方報告「數位科技於台灣職場減災運用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臺灣職場霸凌防治」及「工作相關腦心血管疾病」,分別說明營造業及製造業運用科技工具案例與生成式AI的職安衛應用、職業安全衛生法增訂職場霸凌防治專章之重點內容與後續相關配套措施、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認定與個案協助機制及職災保險給付現況,歐方則分享「以人為本」之科技導入策略(預防性設計、風險評估、職安政策、訓練升級與參與機制)、歐盟2026-2028年推動健康職場運動之優先議題,及鑑別評估心血管疾病危害因子與發展預防策略等。
討論過程中,歐盟分享瑞典與義大利的企業成功導入AI技術案例,成功要素為企業事前應與工會討論,員工參與資訊蒐集與問卷設計過程,及AI技術有法規支持,如保護隱私與適度使用,以及相關罰則。另外,心理風險評估應落實於工作現場,幫助員工認知不當行為並建立拒絕意識,惟電子郵件與數位訊息騷擾常被忽略,卻會對員工造成隱性壓力,應一併考量。又心理與生理健康風險需整合性管理,制度設計宜強化多元資料來源的整合、跨層級服務銜接與勞動檢查介入模式。
職安署表示,本次合作會議為雙方首次以實體會議進行,除邀請歐盟職業安全衛生專家來臺參與外,也同時邀請業界專家共同分享實務作法,交流成果非常豐碩,雙方充分交換意見。希望持續藉由這交流平台,汲取歐盟最新策略及研究成果,有助於我國規劃未來相關政策及制度,並提升職業安全衛生水準。